2013 No.10

领略日本的优良品质

8

最新医疗科技挑战疑难病症

日本的医疗为营造健康安心生活的社会环境,如今正在向世界推广医疗科技。下面我们从医疗器械及技术两方面,向您介绍日本医疗科技的最前沿。

1

关爱人体的日本的医疗器械

“产品制造大国日本”的技术,在医疗领域不断推出世界最尖端的仪器。运用革新的技术,呵护人体,安全使用,得心应手。下面具体介绍几例充满创意的日本医疗器械。


生体吸收性支架,治疗动脉硬化的王牌

photo

由聚乳酸材料制成的生体吸收性支架(IGAKI-TAMAI®STENT)。对金属过敏的患者也可放心使用(照片提供:KYOTO MEDICAL PLANNING Co., Ltd.)

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变细,血流不畅,成为引发脑梗塞及心肌梗塞等重病的罪魁祸首。1980年代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即从内侧扩张变细动脉血管的管状网格支架。

现在的支架以金属制品为主,但金属会不停地刺激血管,往往导致动脉再次硬化。为克服这一难题,生体吸收性支架应运而生,其材料可在人体内分解并被吸收。该支架植入血管后,其强度可保持半年以上,然后在2~3年之内逐渐分解并被人体吸收。此项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具有金属制支架无法比拟的优点,不会作为异物残留在人体内,还可以在相同的患部进行重复治疗,此外还能在支架材料中融入治疗用的药剂。

目前,用于下肢动脉的生体吸收性支架已销往欧洲市场。

新一代辅助人工心脏保障患者“正常生活”

photo

“EVAHEART”起搏器只有一个小拳头大小。直径40毫米的叶轮利用离心力送出血液。缆线与体外驱动装置相连(照片提供:山崎健二教授)

在日本等待着心脏移植的心脏病患者超过250多人,在接受移植手术之前的期间使用辅助人工心脏,这种技术在日本日益发展。以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山崎健二主任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开发出在体内安装起搏器的新一代辅助人工心脏“EVAHEART”。这是一种以小型电池为动力的体外驱动起搏器,将它与功能衰竭的心脏左心室相接,以完成将血液送入大动脉的作用。

以往的辅助人工心脏,由于起搏器的稳定性等问题,患者必须长期住院。但EVAHEART利用叶轮旋转原理提高了起搏器的稳定性及耐久性,并具有不易产生血栓的精密加工技术。患者无须长期住院,可以照常过普通人的生活。

监测睡眠状态的睡眠计

photo

只需铺在被褥下便可监测睡眠状态的睡眠监测垫“sleepscan”(照片提供:株式会社百利达)

近年来许多人苦恼于睡眠质量问题。于是感应型睡眠监测垫应运而生,它可以在家庭内分析睡眠质量,为健康管理发挥作用。其精度与医疗机构的睡眠检查效果不相上下,时间自由自不必说,监测睡眠状态的操作也颇为简单。

使用方法,只需将监测垫铺在被褥下,接通电源便可,在睡眠中身体的翻动、呼吸及脉搏会被自动记录。记录结果可通过电脑确认。睡眠的深度及周期等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睡眠倾向。精密的计测技术贴近生活,为人们的健康管理发挥着作用。

精密技术孕育出无痛针头

photo

冈野工业株式会社与泰尔茂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糖尿病患者专用的胰岛素用注射针“NANOPASS Ⅱ”(照片提供:泰尔茂株式会社)

打针注射的疼痛感主要源于针头的粗细。2005年日本公司推出了当时世界之最的超细针头,这种无痛针头震惊了世界。普通预防接种等场合使用的针头直径为0.4毫米,但超细针头的直径仅有0.2毫米,是以往针头直径的一半,而面积则缩小为4分之1。内径只有0.08毫米,药液通过细微内径注入身体。

为使药液顺畅地通过纤细的针头,设计成针尖极细,尾根部较粗的形状。而让这项技术得以实现的,是将金属片卷成圆筒状的精密压延加工技术。2012年,又开发出直径仅有0.18毫米的更细针头,为生活中必须经常使用注射针头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测出血管状态的血压计

photo

医用电子血压计“Pasesa”与普通血压计的检查方法相同,可测出血压的高低、脉拍、脉压、血管的弹性等数值(照片提供:株式会社志成DATUM 协作: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因老化及胆固醇等的物质积存,造成血管的弹性降低导致动脉硬化,成为脑血栓及心肌梗塞的原因。最近利用电子血压计的家庭日渐增多,对血管状态也可像测量血压一样轻松掌握。

2011年上市的新型电子血压计,只用约2分钟便可测出血管的状态。仅在上臂一处卷上测量包带,就能够测出包括上腕动脉的体内大动脉的弹性。为预防动脉硬化以及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