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onica》是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现代日本风貌的网络杂志。
2015 No.17
日本的微型工艺
![1](../../../images/number-1.png)
日本的传统微型工艺品
华丽、精致
为满足明治时期的出口需求而制作的瓿,瓿体上是用黄金及彩画绘制的精致的陶瓷画。《色绘唐草文狮子钮饰壶》,锦光山宗兵卫制作, 高46.2公分,直径23.2公分。(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Image: TNM Image Archives)
日本的工艺品风靡世界
在江户时代,尽管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是,精细花纹的陶瓷器、漆器工艺品等还是通过长崎的出岛频繁地出口到欧洲。不久,进入了明治时代(1868-1912),国门打开了,于是,更多的工艺品开始出口到海外,并为政府的外汇获得作出了贡献。日本自首次出展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起,又相继参加了在维也纳、费城等各个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日本的工艺品也不断地走出国门,并大获好评。
西方人对日本的兴趣,在不久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形成被称为Japonisme的风潮。众所周知,浮世绘对印象派画家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工艺作品中不同颜色的金属组合镶嵌,以及以昆虫为题材的工艺作品等,在欧洲的艺术家们看来是非常新颖的。埃米尔·加莱(1846-1904)、勒内·拉里克(1860-1945)等新艺术主义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所出现的昆虫、飞鸟的题材等,或许可以说就是受日本影响。在这些自然物题材的根源中,存在着从平安时代(794-1192)传承下来的、咏叹四季的花鸟与昆虫的文化脉流,而在缜密的写生基础上以图案化来描绘昆虫、飞鸟的伊藤若冲(1716-1800)等人精细逼真的画作,在现今特别受到关注。
时代的变化使武士这一阶层消逝了,一道刀剑废除令,使金属工艺的工匠们频临失业的危机,而来自海外的需求,又为这些工匠们打开了生存之道。倡导产业振兴的明治政府努力推动工艺品的出口,金属工艺这一行业因此又再度繁盛。
以金属的精细组合而制作的、动作极其逼真的动物及昆虫模型“自在置物”(即自由摆饰物),也在明治时代被海外“发现”,它是流出的很多出色的工艺品之一。始于江户的武具工匠的这一超绝非凡的工艺,其真正的价值近年来终于在国内受到重新认识。
今天的日本,作为产业砥柱的制造业继承了细微之处见功夫的日本技术工艺传统,这一点想来是毋庸置疑的。直到今天,每每看到类似“根付”(吊坠)的钥匙圈、手机吊饰或是卡通偶人模型等精致细小的工艺品时,都会不由地产生一种玩赏之心。
黑川广子(KUROKAWA HIROKO)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美术馆副教授,专攻近代日本工艺史,撰有《明治・大正图案集的研究──活跃在近代的江户设计》等著作。
远上:龙的“自在置物”(即自由摆设物),包括脚、爪、嘴在内的全身关节都能动。作者明珍宗察是名盔甲制作师。《自在龙置物》,长136.5公分。(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Image:TNM Image Archives)
上:用金、银、铜等不同颜色的金属组合而成的盘子。刀饰金工的精巧技艺在明治的工艺中发挥着作用。《菊花・虫图皿》(正面与背面),正阿弥胜义制作,5.9×27.7×25.9公分。(林原美术馆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