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话
想了一晚上还是找不到谜底。心里很是不爽,第二天早饭时,把谜题给父亲看,让他猜一猜。当听我说是在网上认识的美国人出的题时,父亲很失望,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你呀!好不容易买了一台电脑,那么贵,应该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
虽然嘴头上抱怨,但是刚起床的脸上却显露出一丝喜悦。像他这般年纪来说,父亲算是少见地爱说话,在我们这儿的商店街里,也算是个“谈吐风趣的电器店老板”,小有名气。
“那,答案到底是设么?”
“对方说,答案今天晚上明白。爸爸在店里有时间的话也想想看,好吗?”
嘴上说是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家的电器店基本上整天际清闲。大型商场把客人都抢走了,靠着从前的常客来修理修理或更新购买维持生意。父亲主要的业务是坐在店里的桌子边上接电话,大半的时间是看看电视或杂志过去的。如果他希望从大公司揽一点安装工程什么的,也会有工作做,但是,他坚决地说不给竞争对手做帮工。还开玩笑地说,如果是工薪阶层的话,早该退休了,自己注意着不要多干活,破解斯科特的谜题正好可以消磨时间。
但是,父亲喝着酱汤,稍微地想了一想好象就明白答案了。
“酒吧的老板如果拿的是只水枪,不就是了。”
“为什么水枪就是了呢?”
“客人要水,老板把水射到他的脸上。对进去酒吧也不喝酒的人,好像就是这么对付。”
“但是,客人道谢了呀。”
“那可能老板的脸有些可怕,被喷了水的客人总之道声谢就逃了吧。”
“我觉得害怕也不会道谢吧。”
父亲给我编了他的推理过程,可我却并没有被说服。我认为大多数酒吧的老板正好持有水枪是不符合情理的。于是,父亲的脸上显露出一些不快。“你有时间给我的答案说三道四,倒是自己去想啊!别什么都靠你老子!”
这时,母亲走过来。她在附近的熟菜工厂早上帮忙,好像在从门口走到客厅的时候听到了我们的谈话。于是她帮着父亲插嘴说。“升太,你要是动脑筋的话,应该把脑筋用在学习上,大学的学费可是不便宜啊!”
“是啊!你小子一定要拿到学分,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才行!”
意想不到地被数唠了一阵。母亲是认定只要学校的成绩好,人生就总会有办法的人,因为父亲自己开小买卖非常辛苦,所以让我进大企业就职成了她的口头禅。
从我来讲,好不容易从高考中解放出来,考上了大学,才上了一个月,不想从一年级的五月份就开始考虑什么就职的事儿。在碗里剩下的大米饭上倒茶水做成水泡饭,匆匆忙忙地吃完就退出去了。
“那我先看书去了。”
拎起书包,向门口走去。今天的讲义从下午开始,但是与其在家里听唠叨,还不如在大学里溜达溜达。
“今天打工吗?”母亲从客厅里问“晚饭怎么办?”
“在外面吃碗面就行了。今天上晚班。”
在秋叶原打工到关门的时间,回到家就十点左右了。不在外面吃点熬不住。在大学里我属于拉面研究会,所以,东京都内有名的面店信息是不可缺少的。
打工的大型电器商场是一家连锁店,之所以我被录用,想必是看中我是电气店的儿子,有些基础知识的缘故吧。但是,在父亲看来是“与商敌共舞”,所以一提起打工的话,就会说些令人不愉快的话。“又不是缺吃的,有必要辛辛苦苦地打工赚钱吗?”“花销可大了。手机电话费、电脑的贷款什么的。课外小组旅行的钱还没攒上呢。”
我们家的方针是这些游玩的钱要靠自己去挣,所以鼓励我去打工。但是,父亲个人的看法是“为了挣得游玩的钱去劳动的人是大傻瓜”。他虽然是个商人,却讨厌拼命去挣钱,就连我考上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时候也显露出不赏识面孔。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性格才导致了买卖不顺利吧。
我打了声招呼便出门了。通过总是关闭着商店街一半店铺的铁帘前,朝私铁车站方向走去。--自从不再经营柜台销售,我们家店的橱窗铁帘总是落着的,同一条商店街里,因关张而完全关闭铁帘的店铺也不少。今天已经没有谁再把商店街的爱称放在口头上,反而不少人称其为铁帘一条街。
前往大学拥挤的电车里,挂在车厢里的周刊杂志广告,海外基金收买企业的标题在眼前晃动。新闻的详细内容说不上,但却让人感到在巨大资本面前,作为一个个体无可奈何。就如同我们家的电器店里来了丧门神,所在商店街变成铁帘街一样,不得不感到结果还是资本规模大者胜利的世界。即使挤进了父亲所说的大企业工薪阶层,也只不过是为公司赚钱的小兵卒,想到这里真是感到自己的未来有限。
不知是因为父亲讨厌赚钱的缘故,或者从小的时候起泡沫经济崩溃,满耳朵都是经济谷底萧条消息的缘故,我对金钱的话就抱有一种不祥的印象。因为其他科目没考上,所以进入了经济学专业,却怎么也对与金钱打交道的学问没有好感。这几年,说是景气好转,但是企业收买以及操作股价的人大赚其钱,不由得给人一种不知世间哪儿有陷阱的感觉。
最近,个人投资成风,大学的前辈中也有人在炒股票或炒外汇。听他们说赚了几十万真让人羡慕,世间有赚不仅几十万还有赚几亿日元的人,但并非谁都赢,不禁令人感到凄楚。经济学讲资本的流动搞活经济,但结果都是受金钱的支配,为金钱东奔西忙。--在这样的世界里,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怎么想也得不出一点答案。
突然想起了斯科特的事儿,如果把这话告诉他,把我心理萦绕的事出题给他,那时,不知他会用想象描绘出什么样的故事。
Copyright © 2007 Takeuchi Makoto / Web Japan
Edited by Japan Echo Inc.
Edited by Japan Echo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