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钟,伊东将放入了鱼饵的230只“穴子筒”装船出海。他单独一人,哼着小曲离开了船坞。鱼筒要被沉放在海鳗鱼最活跃的水温约10摄氏度的海底。一般来说,夏天时放置在深处,而在冬天则放置在浅水处,但伊东大多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直感来寻找沉放地点的。在决定了沉放点后,就把用绳缆连接着的鱼筒一只一只地放入海里,并在海面上设一个浮标,以作为标记。下午四点钟左右,伊东返回船坞。
伊东如今还担任着大田渔业协同工会的会长,有70名渔夫属于这个渔业工会。下午回来后,伊东还有很多事务工作,开会、电话联络等等,一直忙到晚上。在后继乏人的渔猎行业,67岁的伊东还属年轻之辈。
第二天清晨五点,伊东再度出海去收捞前一天放置的鱼筒。他慢慢地拉回绳缆,查看每一只鱼筒,并将活着的海鳗鱼放入船底的鱼槽里。捕捞作业结束后,伊东回家吃早餐,悠闲地看看电视,直到十点钟。
伊东告诉记者:“捕捞作业有丰收的日子,但也有毫无收获的时候。因为是与大自然打交道,所以,空手而归是无可奈何的,不过,这也正是渔猎之趣所在。即使毫无收获也不气馁,渔夫如果没有这种秉性则是长久不了的。”
渔猎生涯50年。望着鱼介量逐年减少的东京湾,伊东说他将继续用自己的直感在这片海面上与自然决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