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 NIPPONIA No.32 > Chinese > Special Feature*
NIPPONIA
NIPPONIA 第32期 2005年3月15日发行
TOP

专辑*
日本人与陶瓷的缘分
日本人对陶瓷器有着一种特殊的爱恋。日本有各种不同色彩、造型、手感的陶瓷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茶杯、茶碗、箸枕等食器以及其他很多用品都是陶瓷器,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这里,让我们在追溯日本陶瓷文化的发展并浏览著名产地的陶瓷产品的同时,认识一下日本人的陶瓷情结。
撰文∶片柳草生(随笔作者)
japanese

绳文土器(深碗),据传是新泻县出土的公元前3000~2000年的文物,高32.5公分,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土器造型体现了古代人的粗犷豪放。
japanese

日本陶瓷文化的历史轨迹
日本列岛的土器烧制,约始于13000年前,据说那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土器。古代土器很多都是较大的深碗,是用来做饭的。因为这些土器上带有用线绳滚刻而成的花纹,所以被称为绳文土器。在约5000年前的土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造型都非常有气魄,例如汹涌波涛形的边口,覆盖整体的既复杂又精致的装饰,等等。
在延续了约一万年的绳文时代以后,稻作从朝鲜半岛传来日本的,与此一起来到日本的,还有新的土器。渐渐地,日本开始出现了用来储藏东西或用作餐具的日常生活土器,这就是弥生土器。与绳文土器相比,弥生土器较少装饰,且有稳重、明朗和丰满的感觉。
在五世纪前后,从朝鲜半岛再次传来了的新的烧陶技术,那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日本人开始在丘陵的斜坡上建造窑炉,并用高温烧制土器,即所谓的须惠器。用炉火烧制土器,使日本开始了真正的陶瓷烧制。
七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利用从朝鲜半岛和中国学来的技术,开始用低温烧制上釉的陶器,例如深绿色的绿釉陶器以及红、黄、绿三色的奈良三彩,等等。但是,这些陶器仅用于宫廷、贵族、寺庙,十一世纪前后便不再流行了。
而在那一时期,日本各地相继出现很多烧制须惠器的窑场。陶工们开始知道,在高温的窑炉中,覆盖在坯器上的燃料灰会溶化成为一种自然的釉药。并且,位于尾张(爱知县西北部)的猿投窑所烧制的灰釉陶器,是将植物的灰盖在坯器上以使其成为人工釉药的。
进入中世后,在各地须惠器窑场的基础上,新技术的引进使各地出现了更多的窑场,其中包括一直延续至今的六大窑场—濑户、常滑、越前、信乐、丹波、备前,人们称之为“六古窑”。这些窑场大部分都是采用所谓的烧缔法(即不上釉并烧的时间比上釉的要来得长)烧制例如大的坛、瓮、碗等素朴的杂用器具。
而其中只有猿投附近的濑户,一直是烧制上釉的高级陶器。当时,日本的贵族和武士们仰慕中国宋代的陶瓷,因此,濑户的陶工们便想方设法地试图制作出同类精品。不久,他们烧制出的米黄、赤黄、黄绿等颜色的坛、瓶、茶叶罐、茶杯等,在形状和花纹上都带有了中国宋代陶瓷的风格。直到十六世纪前后,濑户一直是日本唯一的上釉陶器产地,陶工们参照来自外国的产品,烧制着符合日本人嗜好的陶器。
japanese


BACKNEXT

NIPPONIA
TOP
   专辑*    美飨尽收    新日本旅游指南
   生活在日本    日本动物志
   日本的大相扑 (2)    封面人物采访    当今日本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