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 NIPPONIA No.32 > Chinese > Special Feature*
NIPPONIA
NIPPONIA 第32期 2005年3月15日发行
TOP

专辑*
藤原和说∶“现在不少人对动手制作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餐具很有兴趣。”
japanese
从偶然中产生的美-日本陶瓷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钟爱艳丽的彩绘陶瓷,同时,他们也沉溺于陶瓷那素朴的泥土味道。陶瓷丰富的性格和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自然的神奇所塑造的。
撰文∶鸟饲新市 摄影∶河野利彦
japanese
藤原和的作品。
上左∶绯襻陶碗。在坯器上缠上草绳后放入窑炉烧,烧制出的陶器表面便会留下绯红色的条纹痕迹,故称「绯襻」。对草绳缠卷程度和火候作适当调节,就能产生浓淡不同的色调。上右∶酒壶。在烧制的过程中,窑灰落在壶口边缘上,出炉后,壶口边缘上便出现芝麻般的粒状。
右∶花瓶。烧制时覆盖在器物上的窑灰成为一种自然釉药。
japanese

魅力在于超越自身意图的自然之力
备前陶瓷制作家 藤原和
冈山县的备前陶瓷,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它以细腻的黑土为原料做成坯体,不涂釉药而直接放入摄氏一千度的高温中慢慢地烧。此时,因炉窑中的泥土以及薪木灰的意外变化(人称“窑变”),使陶瓷器带上了一种浓郁的独特情调。这种可以说是由偶然而产生的美感,正是备前陶器的魅力所在。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力,备前陶瓷可谓是‘大自然陶瓷’。” 藤原和这样说道。继同为「人间国宝」的祖父藤原启、父亲藤原雄,藤原和是备前陶器名匠家族的第三代。当然,作为名匠家族继承人的藤原和,有他自己不渝的造型追求。
“当我面对窑炉时,我总是不断地思考着,这只器具呈什么样的颜色比较好,或是期望它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形状。”方方面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作业数据,坯器应放置在炉窑中的哪个部位为好,薪木燃烧到什么程度为好,火势如何控制,等等。
“烧陶,就好比是与窑炉的交锋。”坯器放入炉窑后,要连续烧十二个或十三个昼夜,在这段时间里,藤原和一直守在炉旁,特别是最后两天,几乎是片刻不眠。“我注意听着薪木啪啪的爆裂声,以及被窑炉吸入的风的声音,当我觉得需要升温时,就要向炉窑中添加薪木,……。每一件作品都是这样在与炉火的‘对话’中烧制出来的。”
终于到了出炉的时刻,而眼前的成品却常常“不尽人意”,但是,即便如此,藤原和也并不认为这是失败。“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大自然的力量在发生作用,最后的结果是大自然的意志所至。每一件陶瓷器都并不是按人的设想所完成的,它们均是大自然的产物。”这种超越人的创意的自然作用无疑对我们日本人有着无穷无尽的吸引力。NIPPONIA
japanese


BACKNEXT

NIPPONIA
TOP
   专辑*    美飨尽收    新日本旅游指南
   生活在日本    日本动物志
   日本的大相扑 (2)    封面人物采访    当今日本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