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 NIPPONIA No.32 > Chinese > Japanese Animals and Culture
NIPPONIA
NIPPONIA 第32期 2005年3月15日发行
TOP

日本动物志
自然生态富饶的一个显证
撰文∶小西正泰(昆虫学者)
japanese

image
到了六、七月份,源氏萤的成虫就会亮起身上的发光器在清澈的河流上方飞来飞去。源氏萤体长约12~18公分,而平家萤则较小,约8~10公分。(摄影∶森上信夫)
japanese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喜爱萤火虫,初夏的夜晚,闪烁着淡绿光亮的萤火虫在河水边飞来飞去,成为一道美妙的季节景观。日本常说的萤火虫,大多指的是源氏萤或是平家萤,两者的幼虫都以水中的田螺为饵食,只是源氏萤的幼虫生息在清澈的流水中,而平家萤的幼虫则生息在水田等静水中。
根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存在着大约2000个种类的萤火虫,而现已判明其幼虫生活在水中的,仅还不到10个种类,大多数的萤火虫,其幼虫和成虫都是生息在陆地上的,因此可以说,日本的源氏萤和平家萤均属少数中的少数。
日本的河道系统非常发达,并且,各地还有很多池沼和水田,自古就是水生萤火虫的生息地,人们称这些水生萤火虫为“人里昆虫”,意即人们居住的村落中的昆虫。
从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八世纪末)直到江户时代(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叶)的很多诗歌、俳句、文章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对萤火虫的描述。在那些历史时代中,萤火虫常被拟为人的灵魂。
在江户时代,夏天乘凉时捕捉萤火虫,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乐趣之一。名为「浮世绘」的风俗画中有不少此类画面,古时人们多用团扇、折扇、竹子、竹叶、捕虫网等来捕捉萤火虫。
据说在滋贺县大津市的濑田石山,当地的人们自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捕捉萤火虫,初夏时节尤为盛行。在濑田周边以及京都的宇治等名胜地,人们乘坐「萤船」,边吃喝边观看捕捉萤火虫。同时,据说那里还出现萤火虫买卖交易,不过这在当时还是稀罕事。
到了十八世纪末,江户也开始出现萤火虫买卖交易。江户市有很多萤火虫名胜,吸引着大批的观光客。但是,据说后来由于住居增多造成的环境拥挤,使萤火虫的数量逐渐减少。
进入二十世纪后,1924年,为防止因那些从事萤火虫买卖的业者乱捕乱捉而使萤火虫数量减少,政府把源氏萤原产地之一的滋贺县守山地区指定为「天然纪念物」地区,后来,各地的源氏萤多产地也相继被指定为「天然纪念物」地区,如今,已有十个此类「天然纪念物」地区,其中一处为「特别天然纪念物」地区。萤火虫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先例的。在日本,不同的地区有很多不同的萤火虫名称,并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捕捉萤火虫的童谣,而萤火虫与人们生活的这种密切关联,或许正是萤火虫保护条例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日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经济高度发展,造成了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同时,大规模的开发、水系的污染、河川的改建以及护岸工程等,使各地的萤火虫生息环境迅速恶化。
为制止萤火虫数量的日趋减少,日本各地政府和民间机构开展着不同规模的有关保护、振兴或再造萤火虫自然产地的措施,并进行萤火虫人工培养的科学试验等。同时,还对作为萤火虫饵食的田螺等实行人工养殖,并把用人工养殖的饵食喂养的幼虫放流到萤火虫生息地。此外,当幼虫开始长出翅膀时,人们常举办饶有兴趣的萤火虫观察活动,以提高对萤火虫的保护意识。
过去,人们捕捉萤火虫以取乐,今天,人们把萤火虫作为观赏和观察大自然的一个对象。由于对萤火虫的保护已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一环,萤火虫也因而成为自然生态丰富的一个象征。这种全国规模的萤火虫保护活动,也许可以说是日本独特的社会现象。萤火虫自古以来与日本人的缘分,至今依旧不断。
japanese


BACKNEXT

NIPPONIA
TOP
   专辑*    美飨尽收    新日本旅游指南
   生活在日本    日本动物志
   日本的大相扑 (2)    封面人物采访    当今日本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