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 NIPPONIA No.29 > Chinese > Japan Travelogue
NIPPONIA
NIPPONIA 第29期 2004年6月15日发行
TOP

新日本旅游指南
Image
(1)东京
(2)大阪
(3)长崎
japanese

长崎市是位于九州岛西北部的长崎县的首府,狭长的长崎湾被屏风般的群山所环绕,起伏山峦中的那片城区,就是长崎市。早在中世即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长崎就已经是一个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并不断地受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今的长崎市依然留存着深深的外来文化历史痕迹,这个充满异国情趣的城市,不断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
长崎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的漫长历史始于1570年。当枪炮、机器,还有基督教文化等,相继从西欧传来日本的时候,长崎领主大村纯忠实行了港口的对外开放,积极地为海外贸易商船打开大门。在自1641年起的200多年间,江户幕府坚持锁国政策,断绝着与外国的一切贸易交往,而在这一期间,长崎却是日本唯一的对外开放的窗口。那时,与荷兰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工海岛—出岛,当时大批的荷兰商船停靠在这里,但昔日的商行建筑等如今已荡然无存了。今天,这里已成为长崎市中心区域。
锁国时代结束后,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来自英国、俄罗斯、中国等的移民开始居住在出岛南部区域。在出岛最南部,是一处地势略高的山岗地带,如今这里有一个名叫格洛弗园的木建筑洋房小区,九栋曾是外国人住宅的建筑被移建此地,整个格洛弗园仿佛是一个西洋城市街区。其中的「旧格洛弗邸」,曾是英国贸易商建造的,如今,它作为日本最早的木洋房建筑而闻名。此外,在一栋所谓「殖民地式样」(COLONIAL STYLE)建筑的院子里,还可以眺望整个长崎港。当年,这里的主人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望着港湾内来来往往的船只,心里想的会是什么呢。
紧邻格洛弗园的,是建于1864年的大浦天主堂,这是日本最早的哥特式木建筑教堂,其建筑上的彩色玻璃尤为美观。大浦天主堂现已被指定为国宝。
此外,在位于大浦天主堂北侧的「荷兰坡」一带,也保留着不少西洋建筑。当年,人们沿着这条石板铺成的坡道去教堂做礼拜。从坡道往下走,尽头处不远便是新中华街。
新中华街曾经是与中国各种交易活动的舞台。如今,在方圆仅0.04平方公里的街区内,中国餐馆、杂货店等鳞次栉比。长崎的名特餐食「CHANPON」,就是约100年前诞生在这里的中餐馆「四海楼」的,它是在中国的面条里加入小虾、墨鱼、豆芽、卷心菜等各种各样的材料烹调而成的,所以,营养非常丰富。现在,「CHANPON」已成为日本各地的大众餐食,CHANPON甚至还成为一个特指“各种各样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的通用词汇。
「四海楼」中餐馆的管理人员陈优继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崎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化要素,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CHANPON」的基础是中餐,但它使用长崎本地的各种食物材料,并因此而成为「非长崎莫有」的餐食。”
也许是地理上接近的原因,十七世纪后半叶,长崎约六万人口中,有六分之一是中国人。对于长崎来说,中国是一个很近的邻居。当时由中国人建造的很多寺庙,如今面貌依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新中华街东侧的崇福寺及其北边的兴福寺。当年居住在长崎的中国人带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来这里烧香祈祷。长崎还有一座由中国的僧侣捐造的石桥,名叫眼镜桥,那是因石桥的桥柱映在河面上时看似一付眼镜而得其名。
漫步长崎,到处都能使人感受到西洋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文化的「CHANPON」。
长崎,还有一段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那就是它曾与广岛一起遭受了原子弹的轰炸。1945年8月9日,一颗原子弹被投落在长崎北部街区,周边一带顿时化为一片死亡的海洋,吞没了75000条宝贵的生命。在当年遭受了轰炸的地方,如今建造起了一座公园—和平公园,人们牢牢记住的是,在如今这块祥和之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人间惨剧。每年8月9日,人们都要在和平公园举行悼念仪式,祭奠在那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的不幸者。
长崎,这个沐浴了外来文化洗礼的城市,在经受了战争的巨大摧残后重新挺立,它将为人类的永久和平而祈祷。
japanese

BACKNEXT

NIPPONIA
TOP
   专辑*    日本奇事    生活在日本
   赏心悦目的食物塑样    日本动物志
   美飨尽收    新日本旅游指南    封面人物采访    当今日本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