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潮流 英文
生活方式  
商务经济 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 当今时尚 文艺娱乐 体育运动
插秧机器人
科学家们正在展开能够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装置的实验 (2005年10月14日)

  在日本,人们的饮食是以大米为主。然而,自古以来插秧就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农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泥泞的稻田里猫着腰一棵接一棵地插秧。而要完成好这项工作,这就需要插秧的人要有相当的经验和熟练的技能。为了使农民们从插秧这项烦琐的劳动中摆脱出来,科学家们正在筹划设计一种会插秧的机器人。

照片
能够插秧的机器人(独立行政法人“农业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

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十九世纪后期,虽然成功尚未有限,种植稻米首次实现了机械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的人力插秧机进化成为现在最为普及的骑式插秧机。但从技术上来看,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和仿生研究组织的科学家们研发的机器人,具有跨越光年的突破。

  2005年4月研究者们在琦玉县进行了一项实验,让机器人在没有任何人力的协助下从事插秧劳动。这些农业机器人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路径导航的,当然,这一定位系统也已经在汽车导航方面广泛应用。农业机器人,是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通过斜伸展在外边的感应器和其他一些装置,来计算出运动的角度和方向,进而实现在稻田的精确定位。

  机器人有望在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领域得以应用。无土栽培,也就是把水稻秧苗放在一个约六尺的栽培垫上,由机器人推动插秧机,把稻苗栽进稻田里。传输带很轻,很便于传输稻苗,而插秧机插秧的速度也相当的快。人们对下一代机器人寄予更高的期望。

  机器人能够很好的处理信息,并能执行这些指令所赋予的任务。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很精确地在稻田穿梭。即使在没有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它们的移动误差小于十厘米,即使碰到田埂也能自行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继续插秧。这种机器人每二十分钟可种植1000平方米的稻田,而无须停顿加载秧苗。

日本农业生产的希望
  对于许多务农的人来说,机器人的出现恰逢其实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接替父辈们的旧业从事农业生产,机器人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为劳动本身凭添了一些情趣,使年轻一带人觉得农业生产是件及具魅力的事。

  机器人是农业开发中众多高科技创新产物中的一项。其他还有船等无线遥控设备,也已经在一些农场应用,但其它一些会摘水果,还能在菜园里工作的机器人则还在研发之中。在山形县有个组织,他们不是用传统的化学药剂,而是用鸭子来铲除稻田里的杂草、施肥,他们准备今后把这些任务转换给机器人来完成。一些技术高中和研究设施正在抓紧展开项目研究。

  这些努力的目的,也就是想制造出农业机器人,这样一来,像育种、插秧、收割等这一系列琐碎的事,几乎都可由机器人来完成。这是个多么好的对未来的畅想啊!农业机器人不同于其他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他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尽管如此,有机器人来完成大部分农业劳动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回上端

版权所有(c) 2007 Web Japan。由Japan Echo Inc.根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编辑。 这里刊载的文章只供参考,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政策或观点。

相关文章
利用鸭子来种植稻米
(2002年10月22日)

Go Top日本新潮流主页

Go Back科学技术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