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潮流 英文
生活方式  
商务经济 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 当今时尚 文艺娱乐 体育运动
日本的新学校
深入研究社会福利以对应高龄化社会的到来 (1998年1月16日)

  由于日本婴儿出生率正在下降最近,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严格限制新设大学,以及新设学科和课程等。然而,研究社会福利的课程却是一个例外:许多关于这项问题的新学科和新课程不断涌现。这一举措是为了增加有资格从事社会福利工作人员,以对应正在到来的高龄化社会。就目前情况看,现有人手远远供不应求。每个大学都绞尽脑汁想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福利课程,比如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技能培训等。

照片
日本的高等学府尽力满足高龄社会的需要。 (日本立教大学)

哑语与盲文成为大学的选修课程
  大多数的福利专业和它们设置的学科旨在向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能够学到一些在将来工作中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立教大学,一所资深的私立基督教大学,被认为是东京六所一流的大学之一。成立了社会福利研究学院,1998年招收了第一批的学生。目前,在东京都邻近的一个县,新校区正在建设中以便容纳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新学院的成立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国家社会福利工作者资格考试,为当地的福利事业做贡献。一年级的学生被安排访问老人,使得他们有机会和老人见面、交谈,二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必须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设计这个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福利工作。学院还计划邀请一些福利院的董事来进行客座演讲,这些福利院主要是收容一些老年人或者是残疾人,例如一些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人。与此同时,1998年4月,东京都的武藏野女子大学(现武藏野大学)也计划开辟社会福利学科。消息一传出,咨询和申请如潮水般涌来。虽然,最后被录取的女生只有100名,但是与其它的课程比较,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高中生的数量还是比较多。在这门专业的第三年,哑语与盲文将作为选修课介绍给学生。 这个新学科的监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解释道:“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引入这样的新课程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尝试。但是要和残疾人沟通,哑语和盲文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福利研究引起学生的兴趣
  日本的18岁在校大学生人数于1992年达到顶峰,有205万人。之后,随着新生婴儿的数量的减少,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递减。 预计到2000年,这一数字将下降到151万。大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为这个数字意味着入学新生的数量的下降。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作:“大学的严冬”。 政府已经禁止成立新的大学,设置新的学科和课程。而现有的大学也都在拼命的设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因为生源是他们的生存之本。

  尽管如此,研究社会福利的大学、学科和课程却在不断增长,因为它们的设置是为了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预计到2025年,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的年龄达到65岁或者65岁以上。这就迫切的需要培训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各种各样与福利相关的工作,以及在各种福利机构工作,比如,医院、医疗机构等。所以,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可以新建大学。

  根据文部省的统计,到1997年5月为止,总共有52所(公立的9所,私立的43所)四年制的大学成立,比上一学年多了6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大学都研究社会福利的。不仅如此,还有三所福利大学,四个社会福利专业将在1998年4月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另外有四个大学开始着手开设社会福利课程。在这基础上,教育部还打算从16所在1999年提出申请成立大学或初级学院要求的学校中,选择4所学校专攻社会福利。

   政府计划将公共护理保险系统引入2000年度国库预算(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从那时起,与社会福利相关的产业一定会繁荣起来,因而对社会福利方面的专家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长。与其它专业相比,社会福利专业有较高的期望值,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申请者。为了应对学生来源上的危机,度过大学的“严冬”,大学之间的竞争势必越演越烈。为了吸引学生,大学最有可能的对策就是增加与满足高龄社会需求相关的专业。

 回上端

版权所有(c) 2000 Web Japan。由Japan Echo Inc.根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编辑。 这里刊载的文章只供参考,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政策或观点。

Go Top日本新潮流主页

Go Back生活方式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