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支持志愿行动
社会志愿服务可计入最终成绩 (1997年9月1日)
1995年阪神大地震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结果就是学生等年轻人积极参加了志愿服务动力。这不是转瞬即逝的镜头,近来日本海海岸的漏油事件便证实了这一点,当时许多学生走出校门帮助清除漏油。为了强调对这种趋势的认同,很多大学正在引进算入学分系统框架下的志愿者活动,把它作为促进学生与社会互动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
|
现在帮助别人也能有助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单(时事画报社) |
全面发展 这种新思维的案例比比皆是。从下个学年起,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将推行志愿者工作作为“非学术”课程。根本没有讲课,学生能够选择到哪儿去服务,时间多长以及做什么工作。每年参加者将提交一份“活动报告”和一篇论文说明他们从体验中得到了什么。这些将交给一个评估小组,其评估将转换成学分,满足毕业要求。
该大学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以评价学生更宽阔的个人成长。他还期望在实际方面获得回报: 志愿服务将使工程专业学生能够为如老年人的设备开发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投入。
4月京都大学中心(现大学联合京都)在43个市的公立和私立大学中推行学分转换方案,开始对参与校外志愿活动的学生给与奖励学分。该计划把班级和社会工作混合在一起,由立命馆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主持。希望亲身体验将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志愿活动对社会和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同时,亚洲大学于1991年开设了一门关于志愿工作理论的课程。学分奖励给那些至少听了三分之二的课程、至少做了15个小时的志愿工作、并提交报告的学生。学生选择服务地点,但是大学建议他们与家庭所在地的志愿中心签约。负责该课程的教授说课程对那些对志愿服务有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着手的学生有帮助。参加人说帮助照看小孩、或者去敬老院使他们深深了解到志愿工作的真正含义。
实习制度 根据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报道,国立、地方公立、私立大学中把志愿活动引入课程的大学数量1996年增加到100所,在上年(于这一年第一次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26所。有些大学的该课程是必修的,有的大学则是选修课,但是内容基本一样:课堂讲授加上校园外志愿工作安排。
美国的“实习”制度被迅速、广泛地采纳。在这方面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在市民团体和类似组织中工作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如,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还作为AIDS病人支持团体的成员服务。阪神大地震是推动日本大学向此方向前进的一个因素。学生和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神户帮助灾民。
今年1月在一艘俄罗斯油轮沉没在日本海后许多人勇敢地面对刺骨的冬天帮助渔民,进行清除工作,许多人是老人。这些努力促使年轻人对志愿工作兴趣增强,而他们曾经对这个主题还不熟悉。社会也开始认识到志愿活动活力的潜力。大学通过把志愿工作合并进课程来鼓励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是最自然不过的。
实际上,志愿者团体说随着大学在教室和野外开展教育,对志愿工作有兴趣的学生应该比实际上更多。但是决定提供服务在传统上应该是个人的事。以尊重实际的方式提高志愿意识也是教育任务的重要部分。
回上端
版权所有(c) 2000 Web Japan。由Japan Echo Inc.根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编辑。
这里刊载的文章只供参考,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政策或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