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之手
阪神大地震后大量志愿者伸出援助之手 (1997年2月27日)
自从阪神大地震摧毁了神户及周围地区后,两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地震刚发生后,人们都争相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遭难者及重建受灾地区活动。人们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的并不仅仅限于与这次地震有关的援助工作。地震激起了人们提供志愿服务的利他本能,志愿服务已扩张到更多其它的地区。此外,志愿者们在阪神大地震的援助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也对其它志愿工作很有帮助。
|
志愿者们致力于控制石油溢出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共同通信社) |
清理日本海沉船溢出的石油 今年一月初,一艘俄国油船在日本西部的岛根县海岸颠覆,溢出大量原油,污染了大面积的海洋及海岸线。此次事件发生后不到两个月内,来自日本各个地区的23万志愿者争相奔赴此地并且协助清理了3.6万千升溢出的原油。
阪神大地震后三个月内共有117万志愿者参加各种救济活动,其中绝大多数志愿者都是自发提供志愿服务,并且以前没有相关经验。此次清理溢出石油的工作也是如此,很多人主动赶往受污染海域参与清理工作,他们自已认为他们有义务提供帮助。
这些个人志愿者对于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和理由。其中一名来自神户的三十三岁的男性志愿者,事后迅速乘坐私家车赶赴现场。说他是赶来回报那些在阪神大地震中提供帮助的人们。另一名当地初中的15岁学生志愿者说道:“受到污染的海洋是我们自已的海洋,所以我抽出学习时间来参与清理工作。”来自枥木县的一对姐妹(一位是16岁的高中生,另一位是13岁的初中生)说她们的父亲在网上看到征收志愿者的信息,所以鼓励他们来参与志愿工作。一位来自东京的22岁的大学男生说他一直都非常盼望这次能参与石油清理工作,因为上次阪神大地震时,正赶上考试所以没能提供志愿服务。
1999年1月,阪神大地震发生后一年,群马县对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来了解提供志愿服务的人数比例以及参与救济工作的形式。虽然此次调查的对象仅限于5000人并且其中只有50%作了回应,值得记录的调查结果。在这个距神户市东北方向500公里的群马县,填写了调查问卷的中的90.3%的市民说他们曾响应号召为此次地震事件捐过钱,9.5%的市民曾代为征收赈灾捐款,6.4%曾捐献物资,0.6%在现场提供支持。此外,82.9%的市民表示如果附近发生类似阪神大地震的灾难,他们将会提供救济援助。
全日本人民共同伸出援助之手 阪神大地震使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建立组织机构来安排来自日本各地的志愿工作者的重要性,考虑志愿者的个人情况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工作部署,及政府机构对志愿工作进行协调的重要性。此次阪神大地震中积累的经验为迅速处理日本海岸溢油事件铺平了道路。
当油船在福井县三国町附近海岸溢出石油时,一个由日本青年会议所县级分支机构的成员组成的“溢油清理中心”志愿组织,来自附近的兵库县的一群志愿者及其它积极参与清理工作。清理中心与县政府和市政府合作,为来自日本各地的志愿者们下达指令、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安排食宿。志愿中心也对清理任务的分配进行协调。此外,由于担心溢出的石油会损害志愿工作者的健康,中心也安排了医生、护士及其它志愿者对志愿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督。
对于溢油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即迅速又有条不紊。例如,由于溢油可能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来自野生动物救护兽医师协会、地方动物园等地的兽医在溢油事件发生后即刻赶赴现场并救冶了很多的动物,其中包括几百只水鸟。
扩大志愿服务范围 现在全日本的地方权力机构正在利用志愿工作者们的力量及能力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位于枥木县大田原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当地一个公园的墙上及网球场上被人乱涂乱画后,市政府宣布将会保留这些涂鸦以提醒居民关注公民道德。但是这个宣告引起了轰动。不仅是当地居民甚至居住在东京都市区的居民都请求市政府允许他们帮助清除这些涂鸦。后来,他们将此事付诸行动。今年2月底,来自附近小学和初中的几百名学生,市民团体及当地商业人士都成为了此次涂鸦清除工作的志愿者。
另一个获得志愿者支持的例子是东京都郊外的町田市,当时正在建立一个国际汇兑组织。这个组织计划从筹划之初到开展汇兑业务整个过程都依重志愿者的力量。并且在其创业理念中注入依重志愿者的概念。
一些私立部门也越来越意识到志愿者的力量,并且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允许他们的员工抽出工作时间参与志愿活动。今年1月份,当人事院更改规章并准许全国政府工作人员每年休五天带薪假日,志愿服务假日也从此成为了公务员的选择。全国所有的政府机构及一些效率行高的市政机构已经开始执行志愿服务假日方案。
此外,日本国会现正在考虑一个提案,就是提议赋予非赢利组织以合法实体的地位并为其提供优惠优惠税收待遇。总之,日本对于提供志愿服务的志愿工作者们越来越欢迎越来越友好。
回上端
版权所有(c) 2000 Web Japan。由Japan Echo Inc.根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编辑。
这里刊载的文章只供参考,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政策或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