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掀起高潮
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997年12月8日)
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出台已经一年多,现在日本仍有许多公司为通过认证而努力。除了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此举也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通过环境体系认证是与国外公司进行商业贸易的基本条件。获取认证证书的公司的规模与所属行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也加入进来。
进行全球商业贸易必不可少的认证 ISO 14001标准由建在日内瓦的国际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于1996年9月出台。此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旨在降低公司商业活动和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详尽地规定了环境管理方法、减少工厂及其它机构排放废物的方法及每个阶段(从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到废品处理)环境评估及监控的方法。那些达到这些环保标准要求的工厂将会获取认证证书。据通产省(现经济产业省)工业科学技术机构消息,截止1997年9月底,在日本共颁发了425个认证证书。
在工业方面,电子设备产业获取认证证书的比率为56.1%,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通用机械产业,比率为13.6%。换言之,出口公司在获取认证证书的企业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对环保问题十分敏感的欧洲国家的公司通常都非常重视商业合作伙伴对于环境管理的态度,并且一家公司是否已通过ISO 14001认证成为衡量该公司在环保方面工作的最快捷方法。因此日本的许多涉及海外贸易的电子机械公司首先获取了认证证书。日本所有主要电子机械制造企业正在致力于使其国内和海外的生产基地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在日本建立的25家工厂及海外的15家工厂都已通过认证并计划在1998年财政年使公司下属的全部工厂都通过认证。汽车制造及相关的配件制造企业也正在争取使其主要工厂通过认证。
有利于公司形象 获取ISO 14001认证证书也会提升公司形象。对于那些一直积极致力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例如:通过对工厂废物排放的控制、再循环、能源的有效利用及采购环保产品会提升公司在消费者和商业合作伙伴中眼中的形象。
在石油产业方面,几乎所有公司都计划争取于1997年财政年中使他们所有的炼油厂通过认证(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此举的目的除了为了使将来石油产品的出口更为有利,也是为了使商业伙伴消费者深刻认识到他们的炼油厂采取的环保对策并以此来提升公司形象。
钢铁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能源,但仅有2.1%的钢铁厂通过了认证。然而,由于受到汽车及家电产业的敦促,此后钢铁产业是也有望在环保方面作出努力。由于欧洲及北美的消费者不愿接受那些利用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因此那些炼钢厂正在努力争取获取ISO 14001认证。一些认为获取认证是进行贸易的必要条件的公司也采取了行动,如松下电工已经向其主要合作公司及全部附属机构的共17家工厂提出于2000年前获取认证的要求。
小型公司及地方政府也加入进来 近来,除了大型公司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加入到申请认证的行列中。一家工业用仪表制造厂把ISO 1400认证看作是一个“去往国际市场的护照”。另一家传感器生产企业希望通过认证可以更获取更多国外公司及团体的认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也通过提供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取得认证以达到激活地方产业的目的。在东京都附近的一个城市(日本主要的电子机械生产企业及许多小型公司的根据地),当地政府为那些申请认证的公司提供最高金额为300万日元的补贴(按照人民币1元折算14.82日元计算,大约合二十万二千元)
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也正在争取获得认证。位于日本东北部地区的一座城市宣布他们的目标是在1997年财政年争取获得认证,一位发言人说:“这样当本市中小型企业申请认证时,我们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咨询。”另一个东京都附近的城镇计划在1998年获得认证。这两个市政当局都在考虑作出一些具体的努力,如减少办公用纸、推行使用可循环产品、电子设备节能、车辆使用管理(具体包括消除无必要的空车运转,推行购买低污染度的车辆)。两个市政府都希望市政人员的努力会增强当地居民及公司的环保意识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回上端
版权所有(c) 2007 Web Japan。由Japan Echo Inc.根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编辑。
这里刊载的文章只供参考,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政策或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