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潮流 英文
商务经济  
商务经济 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 当今时尚 文艺娱乐 体育运动
公司内部风险投资盛行
大公司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 (1997年3月10日)

汽车公司走在最前面
  激烈的内部和外部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根据员工的建议建立起“公司内部风险投资机构”。在很多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最先提出想法的人成为了新公司的总裁,并且母公司帮助它提供资金。对于大公司,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经营的多样化和激发员工勇于挑战的热情来搞活公司内部活力。

  去年秋天,一家小公司在爱知县丰田市的一家私人铁路公司车站附近开了一个办公室兼展厅的办事处。一家大汽车公司从1995年夏天要求员工提出新的创业建议,从这些建议中公司批准了一个。汽车公司提供资金和其他的帮助建立起了这个公司风险投资机构。这个建议的提出人是一名39岁的男性中层管理干部,他被任命为新公司总裁,并且还分配给他6个员工。

  他的创业想法是制造和销售高效的燃烧器、锅炉、焚烧炉和其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其他导致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气体排放的设备。在总金额一亿日元(按照人民币1元折算14.82日元计算,大约合675万元)投资资本中,母公司占百分之八十五,燃烧器和其他设备的开发人占百分之十。新公司总裁占剩下的份额。

  这个公司建立的目标为第三年开始赢利,并且在五年后每年的销售额达到十亿日元(合人民币675万元)。总裁充满信心。“当我还是原公司员工时,只关注我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他说,“但是现在我是一名总裁了,必须处理一切事务,从生产到销售到入账。但是我相信我能够比大公司更快地开发和销售新产品。”

  清洁焚烧炉的想法是155个建议中的一个。其他有九个被采纳,其中三个已经被转化成现实业务。它们包括处理汽车检查和维护,建筑材料的进口。还有计划逐渐将其他的建议转化成现实的业务,已经明确的有一个竞赛钓鱼中心和一个骑车俱乐部。

  每个事例都涉及一些人员的调动,以填补总裁和员工的职位,并保证与以前工资水平相当。如果经营的业务在一段时间内成功,调动的人员将永久注册在新的公司员工名单中,投资者也可能从股权和其他经营的获益中得到回报。

稳定的增长
  现在,没有关于这种公司内部风险投资普遍性统计数据。但是根据经团连(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和其他集团的信息,这种现象正在产业界的各个分支中稳定的增长。

  去年,一个电器设备制造商同样邀请员工提出创业建议,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到107个建议。结果一家新的公司已经被建立起来,目标是开发和销售能够以三维空间和电脑绘画展现居民生活空间的系统。这个想法是一个40岁的软件部门的中层雇员提出的,随后他和其他三名员工调出成立一个新的公司,而那位提出建议的员工成为这个公司的总裁。因为新成立的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所以公司在接受从母公司以外的公司的定单时自己的自主权利更大,能够将他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新软件的开发中。

  另一个电器设备的制造商去年也开始了他们在整个集团公司员工中的人才选拔运动,包括在各个分支机构中,他们要求员工自由地通过电子公告板和电子邮件贡献出各种建议。到目前为止,该集团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向儿童和家庭妇女做个人电脑培训服务的公司。这个想法是来自于两个女员工。她们并不是被任命到该公司的行政管理职位上,而是派她们负责账务管理和电脑指导等控制公司实际经营的职位。

   但是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成功了。去年,一家大铁路运营公司要求其员工贡献他们的创业观点,收到四十五份回复。其中有五份建议通过了检查,包括一个提供快速按摩服务的计划,但是将这些计划商业化的工作被搁浅下来。这些计划并不是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潜力和可获益性审查就可以上马的,即使它们是源于公司内部的建议。

从整个经济中获益
  这个趋势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所有的产业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虽然日本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海外加快他们全球化的步伐,但是员工层次必须保留。与美国企业家可以享受从风险投资公司和个人投资家中获得更广的资金资助机会相比,日本给创业公司的环境更加恶劣。从业务的建立到扩展,资金的获得都是一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迫使公司开展新的业务。同时,一种危机感正在日本产业的巨型公司中增长,它们害怕患上“公司巨人症”。有人感觉到这些组织已经过于臃肿,步伐太慢,他们的员工没有接受挑战的欲望,并且过度依赖机构。

  因此公司正在逐渐开始自己掏钱来创建和培养由自己员工发起的企业。如果那些能支配所有必要的人员,人才,技术和资金资源的大公司能唤醒他们自己员工的创业激情,不仅公司本身能够被激活,整个经济也会被激活,整个经济的回报是整体经济环境的改善;所以这个做法在很多公司被采纳。

  到目前为止,这个做法缓慢增长。如果公司内部风险投资主义真的起飞了,公司将必须改革他们在高层管理和知识积累方面的想法。

 回上端

版权所有(c) 2007 Web Japan。由Japan Echo Inc.根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编辑。 这里刊载的文章只供参考,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政策或观点。

Go Top日本新潮流主页

Go Back商务经济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