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PONIA 第45期 2008年6月15日发行

TOP

专辑sp_star.gif日本真是黄金之国 ! ?

黄金之国的传说

撰文∶宫崎正胜(原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

ph

奥特利乌斯所绘制的鞑靼地图中的日本(图中央),并附有这样的文字∶“马可・波罗曾称之为黄金之岛「Zipangu」”。(1570年之作,现由神户市立博物馆收藏)

japanese
ph

马可・波罗(1254 ~1324 )

japanese

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在他所写的《东方见闻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述∶“在日本岛上,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黄金,国王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这一记述,使黄金之国「Zipangu」(马可・波罗在书中对日本的意大利语称呼)名扬欧洲。后来,哥伦布为寻找黄金之国日本而开始了西渡大西洋之旅。

japanese

砂金是倭国传说的起源

日本最早发现砂金,是在749年,产自本州东北部的奥州的约38公斤黄金被上贡给了奈良京城。752年时,日本人建造了一座高度为15.8米的大佛像,当时这尊大佛像使用了约439公斤的奥州黄金来进行镀金。金碧辉煌的大佛像,曾向新罗(朝鲜)的使节团以及中国唐朝和印度的佛僧夸示了日本的富有。

后来,每年都有约22公斤的砂金从奥州被运往京城。日本为系统地引进当时的先进国家唐朝中国的文明文化,开始向唐朝中国派遣遣唐使、留学生以及留学僧,而砂金不久便成为日本这一文明引进项目的经济支柱,例如,根据记录,在804年的遣唐使派遣中,大使的旅居费用为约7.5公斤砂金,副大使约为5.6公斤,使节团有500人之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也长期旅居中国,当时,为吸收唐朝文明,日本政府无疑投入了数量庞大的砂金。

不久,富裕的倭国(日本)人涌入唐朝京城的消息不胫而走,并传到旅居在广州的伊斯兰商人耳中,接着,消息又传到了西亚。商人们对黄金讯息嗅觉敏锐,当时,很多伊斯兰商人乘坐独桅三角帆船相继前往中国做生意,据说当时住在广州的伊斯兰商人达12万人。九世纪后半叶,伊斯兰地理学者伊本・霍尔达兹贝曾记录了在中国的关于黄金之国「Wāqwaq」(指倭国)的所闻,记录中说倭国人喂养的狗的链锁、猴子的项圈都是用黄金做的。这便成为后来黄金之国倭国传说的起源。

japanese

马可・波罗的信息源

进入宋代的中国,开始从日本进口大量砂金,同时,向日本出口铜币、丝绸、陶瓷器等。1124年,位于奥州的中尊寺建起了一座金色大殿,这使中国的商人们对奥州的黄金越来越感兴趣了。

中国在元朝帝国时代,有不少蒙古人和伊斯兰人在那里经商,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欧亚大陆范围的对外贸易时代,当时的中国泉州,是一个规模远远超过埃及的亚历山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人口超过一万的伊斯兰商人在这里掌握着主导权,此时,曾经的倭国传说重又复活。中国商人对中尊寺的金色大殿等的言传,似乎有点夸大其辞,同时,马可・波罗带到欧洲的讯息,想来也是他在泉州从伊斯兰商人那里听来的。马可・波罗在他的记述中写道,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列岛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黄金,但由于遭遇狂风暴雨而最终未能成功。

在此顺便提一下,据推测,从八世纪到十六世纪,日本的产黄量约为255吨,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之前,全世界所开采的黄金为5000吨,而当时日本的产金量仅约占全世界的5%。

japanese

NIPPONI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