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广播协会(NHK)开发的高析像度电视所具有的信息量是现在一般电视广播的5倍,其图像密度高且能产生丰富的临场感。高析像度电视图像在世界上受到
很高的评价,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早就开始关注这一技术。不过,在1990年时,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和录像机两者总重量达200公斤,耗电量为2千瓦。后来在
1998年,日本广播协会又与索尼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名为「CAMCORDER」的连体型高析像度电视摄像录像机,其总重量只有8公斤,耗电量为40瓦,一
举实现了轻型化和节能化的规格目标。
这一成功,立刻使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进入航天领域具有了现实性。航天开发项目组成员、日本广播协会技术局总工程师山崎顺一告诉记者:“为保证在太空中的安
全性和性能可靠性,航天飞船上所搭载的器件必须达到约30项严格的标准。为使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达到这些标准,很多技术人员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各种
试验和改良。”
经过严格的技术测试,航天规格的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诞生了。1998年的「发现」号航天飞船带着这一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进入太空,从而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用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拍摄的地球模样。
由于图像压缩装置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高析像度电视图像开始能够被传送到地面,2003年,国际空间站的高析像度电视现场直播终于成为可能。
同时,人们对高析像度电视图像在广播领域以外的应用也寄予很大的期待。山崎顺一说:“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与以往的图像和照片相比,高析像度电视摄像机的
色彩表现接近自然色彩,最适宜于对地球的考察,用它可以观察到以往看不到的河川细小支流,同时,动态图像所具有的优点使它也可以用于动态性观察,例如对森
林火灾状况变化的把握,它还能用于保安等。”
山崎顺一告诉记者他们今后将致力于地球夜景以及国际空间站的立体景照拍摄。人们对太空世界所抱有的美好愿望将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