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日本的折纸手工
日本自古以来有其独特的造纸方法,它以葡蟠树和雁皮树等为主要原料,把树皮纤维抄制成既薄又牢的纸。自从这种独特的纸被用于住居中的拉门、拉窗以及屏风后,人们对纸的结实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多层纤维重叠的抄纸技术。在从十二世纪末到江户世代(十七世纪左右)的漫长岁月中,拉门、灯笼以及方形纸罩座灯等在日本广为普及,渐渐地,一种透光、不易折破的纸张即和纸诞生了。和纸,是折纸手工的最佳用纸。
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每个季节中的农事和节庆等,都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并为此要举行各种仪典。以讲究规矩为美德的文化观念也由此而生。在供奉给神灵的供物下面铺上一张纸,或是用纸把供物包住等,成为人们的传统习惯。后来,到了室町时代(十四至十六世纪),出现了被称为「折形」的礼仪形式,即把赠送他人的物品用纸漂亮地包起来。作为武士社会的礼法之一的「折形」,就是后来折纸手工的起源。
在室町时代担任幕府礼法顾问的伊势家主伊势贞丈,撰写了《包结记》一书(1764年),书中对「折形」进行了讲解,从而使「折形」开始为一般民众所了解。此外,僧侣鲁缟庵也曾在他所写的《千羽鹤折形》(1797年)中介绍了49种折纸串鹤。到了江户世代后半叶,从「折形」发展而来的折纸游戏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明治时代(十九世纪中叶至后半叶),以伊势贞丈的《包结记》为根据的介绍「折形」的出版物不断问世,一般家庭的人们也开始学习有关用纸包物和系结的技法。人们在学习传统礼法的同时,也越来越希望日本特有的「折叠文化」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后来,出现了被称为折纸作家的专业行家,有关折纸手工的出版物相继推出,折纸游戏也越来越流行。
1973年,日本折纸协会成立,协会对以往折纸工艺中不同的符号和名称进行了统一,以供折纸爱好者统一使用。同时,协会还在国内外举办各种各样的折纸展,其中的「世界折纸展」,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
1975年,折纸手工的专门杂志《月刊ORIGAMI》创刊,它为传播折纸手工的乐趣并为折纸手工的普及和发展发挥着作用。折纸手工将会被更多的人们所喜爱,它也将会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