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 NIPPONIA No.33 > Chinese > Japanese Animals and Culture
NIPPONIA
NIPPONIA 第33期 2005年6月15日发行
TOP

日本动物志
地震与鲇鱼的故事
撰文∶伊藤和明(原日本广播公司解说委员)
japanese

雌性的BIWAKO大鲇鱼可以长到1米之长。鲇鱼生息在世界各地,日本的鲇鱼有13个种类。鲇鱼是一种夜行性动物,身上没有鳞,嘴边长有两至四对胡子。
(摄影∶内山RYU)
japanese

过去,日本人一直毫无怀疑地相信,在大地深处居住着一条很大的鲇鱼,当它的身体动弹时,就会发生地震。在江户时代后期(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叶),每当发生大地震,民间便会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鲇鱼画,这无疑就是地震鲇鱼之说的体现了。
那么,地震与鲇鱼,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什么样的状况而被联系在一起的呢?
据至今为止的有关记载显示,最早将地震与鲇鱼断然联系在一起的史料,出自十六世纪时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1536~1598)的书信。晚年的丰臣秀吉欲在京都的伏见建造新的城楼,他在给京都行政与警察的监管机构官员的信函中指示,“伏见城楼的建造必须充分考虑到对鲇鱼的防御”。那是1592年的事,当时所谓的鲇鱼防御,实际上就是显示了地震防御的重要。由此可见,在十六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地震鲇鱼的观念了。
日本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也曾在他的作品描述中将鲇鱼与地震联系在一起。1678年出版的《江户三吟》中有这样的连句:
大地震 随之有大龙 升腾而起 (似春)
长十丈 鲇鱼也        (桃青)
这是松尾芭蕉与其弟子似春的对咏诗句。似春把大地震喻为升腾而起的大龙,而松尾芭蕉即桃青则嘲笑般地对答说,那不是龙而是鲇鱼。
后来,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鲇鱼画印刷物开始大量出现,尤其是在1855年的江户地震之后,市场上的鲇鱼画竟达二、三百种,其中不乏讽刺或诙谐之趣。鲇鱼的画中角色各异,例如有鲇鱼因引发地震而向世人赔罪的,也有把鲇鱼看作是避震消灾的守护神的,甚至还有赞鲇鱼引起的地震意味着旧日换新天的,等等。
日本在很早以前就有关于鲇鱼在地震前有异常表现的传说,也许正是这些传说使人们自然地把鲇鱼与地震联想在一起。
《安政见闻志》曾刊登过有关江户地震即将发生前鲇鱼活动频繁的报道,其称,有一个人去河边钓鳗鱼,但钓上来的全都是鲇鱼,连一条鳗鱼也没有。此时,他想起“鲇鱼骚动必有地震”的传说,便赶紧回家作好防震准备。果然,那天晚上发生了大地震。
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据说在地震发生数天前,东京向岛的池塘里有鲇鱼乱蹦的现象,还据说当时有人在神奈川县鹄沼的池塘里钓上了三桶鲇鱼。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有学者推测鲇鱼具有地震前兆感应的可能性,并对鲇鱼进行人工饲养以作试验分析。
但是,鲇鱼的异常行为与地震的发生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因果关系,对于这一点,目前尚未有科学性的立证,人们只是推测,生息在池塘或池沼深处的鲇鱼可能在地震前感应到地下电流的细微变化,并因此出现骚动。
除了鲇鱼外,对其他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也曾多次见诸报端,想来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有所进展,不过,尽管如此,动物的震前感应终究是不可能会成为地震预测的主要依据的。
japanese


BACKNEXT

NIPPONIA
TOP
   专辑*    日本动物志    生活在日本
   五重塔为何不会倒塌
   美飨尽收    新日本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