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PONIA 第39期 2006年12月15日发行

TOP

美飨尽收   日本的烹饪文化

色彩润泽的寿司,六块为一份。自左方里侧顺时钟方向排列为∶海鳗鱼、煎鸡蛋与虾、犁齿鲷鱼,海鳗鱼(内夹香菇)、鲷鱼与黑木耳(内夹香菇)、犁齿鲷鱼(内夹烤干的紫菜)。

起源大阪的
“寿司宝石盒”

盒寿司

撰文∶大谷浩己(饮食专栏记者)
摄影∶河野利彦

japanese

大山雄市是有着40多年寿司烹制经验的老手,照片上的他正动作熟练地把寿司饭装入木模里。

一打开餐盒盖,摆放整齐的寿司像是丝绸织物一般,色彩鲜丽,让人惊叹不已。淡粉红色的犁齿鲷鱼,茶褐色的海鳗,朱红色的虾,黄色的煎鸡蛋,还有白色透明的鲷鱼肉与深棕色的木耳。用食性各异的材料组合成多种纹理的“盒寿司”(HAKOZUSHI),是大阪的名特。盒寿司属“模压寿司”(OSHIZUSHI)的一种。

现在,无论是在日本,或是在海外,人们所说的寿司,一般指的是“攥寿司”(NIGIRIZUSHI),即在用醋和糖调味的米饭团上放上生的鱼介。但是,实际上,日本有各种各样的寿司,攥寿司仅为其中之一。十七世纪以前,醋的使用还不普及,那时所说的寿司,指的是把盐和米饭与鱼拌在一起并使其发酵而成的“驯寿司”(NAREZUSHI)。而今天人们一般所烹制的不经发酵的寿司,却并没有很长的历史。

不经发酵的寿司,后来在关西主要进化成为所谓的模压寿司,那是把用醋和糖调过味的米饭(即寿司饭)与事先调理好的肴料等一起放入模具里压紧而成。一般来说,它使用同一种类的鱼介作肴料,但是,位于大阪船场的老字号寿司店「吉野寿司」,却是使用多种食物材料,各种肴料组合而成的盒寿司,美得如同艺术品。盒寿司是1841年时「吉野寿司」的第三代主人吉野寅藏的创新,并传承至今,现在的店铺经理大山雄市亦始终坚守着传统的手艺和口味。

烹制盒寿司,首先在模具里装入约半盒寿司饭,排上煮成咸甜味并切薄的香菇以及烤过的紫菜片。接着,在其上面再盖上寿司饭,以及用盐搓揉过的鲷鱼、烧烤过的海鳗等,并盖上盖子,用力压紧。然后,松开模具,取出寿司并切成规则形状,把如此做成的四个种类的模压寿司,整齐地放入餐盒,即成盒寿司。

当然,盒寿司与攥寿司在味道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攥寿司是一块一块蘸着酱油吃,鱼介类保持着其新鲜的口味,而盒寿司,其寿司饭和肴料均经过调味,吃的时候不蘸任何味汁,肴料与寿司饭融合成一种独特的风味,这就是盒寿司的特征所在。

“攥寿司属买了当场吃的快餐,而盒寿司则是买了带回家吃的。”「吉野寿司」的总管大山雄市这样解释。盒寿司可以保存一定的时间,据说在烹制后24小时以内吃则味道佳好。

寿司店「吉野寿司」所在的船场,地理位置正处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商业都市的大阪的中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里的很多商家都是「吉野寿司」的老主顾,他们对美观、味佳的盒寿司有着一种偏爱,并把盒寿司看作是讨人喜爱的礼品。收到这份礼品的人在打开时和品尝后流露出的惊讶表情和满面喜色,实在是送礼人的最大欣慰。

既美观又好吃的「盒寿司」,是送礼的佳品。一盒内装24块(6×4)寿司,排列整齐,赏心悦目。一盒约为2.5人份。


NIPPONI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