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PONIA 第37期 2006年6月15日发行

TOP

座落在大城市名古屋市中心的名古屋城楼,严密围住城楼心脏部的护城河以及坚固的城门,显示了城主德川家的至高权力。

城市与农村的由来

日本列岛自开始有人居住起,至今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大约在一万三千年前,日本结束了最后的冰河时代,进入了绳文时代。那时的日本,包括平野地带,到处都被森林覆盖,除了那些因野火或山火而被烧尽的不毛之地。人们以狩猎或采集为主来维持生计,鱼、鹿、兔、熊、小鸟,还有贝壳、橡树果等动植物,都是人们的生活来源。3000多年前,稻作从大陆传来,新的弥生文化也随之传来日本,从日本西部开始,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渐渐发生变化。在近2000年前,日本社会出现了统治者,他们开始建造很大的坟墓。统治阶层制定了城市建设计划并在关西建立了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等都城,同时,通过有序的土地开发及土地区域划分制,推广和普及了稻作。与大陆不同,日本有着丰富的木材,所以,一般的建筑都是木造的。此外,佛教开始普及,不久便与日本的原有宗教──神道共生共存了。

十七世纪,日本进入江户时代。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闭国状态的江户时代,日本断绝了一切与海外的交流,那时,以江户(现在的东京)和大坂(现在的大阪)为中心的日本大众文化和商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同时,全国设立了以诸侯为领主的藩,在建造城楼的同时建起了以诸侯居城为中心的城邑,这些城邑成为当时商业活动及宗教活动的据点。人的流动在原则上是被禁止的,而互不沟通的状况使各地区自身的方言文化及民俗文化得到了发展。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他们在陡坡上开垦梯田,当时,土地一般被划分得很零碎,不整齐的地块使道路也弯弯曲曲。农业基本上是手工作业,日本西部多用牛耕地,而东部则多使用马。人们食用很多鱼贝类,但不食牛肉、猪肉和羊肉,那时几乎没有牧场。

横跨鸣门海峡的大鸣门桥,因濑户内海与太平洋的潮水涨落之差而形成的急潮从桥下通过,并出现旋流。

近代化的发展

1853年,美国的军舰(黑船)开进日本,要求幕府停止闭国政策并进行对外贸易。门户开放后的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前后开始迅速推行近代化和西方化的政策。作为庞大的诸侯居城城邑的江户,此时被改名为东京,并开始被建设为近代国家的首都。1872年,日本开始有了铁道,但是,日本因为在地形上多山多河,所以,在建造铁路的同时又建造了很多隧道和铁桥。教育也成为日本的一个方向,全国各地建起了很多学校。明治时代初期,日本人口约为3000万,后来就开始出现快速增长。

二十世纪,城市化及工业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东京、横浜、大阪、神户、名古屋、福冈等都成为了大城市,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和港湾建设。1964年,东京与大阪之间的新干线开通,超级大都市在日益发展。新干线网布全国各地,东京大城市圈内的铁路网更成为世界之最。地方铁道和市内电车被相继废除,不过,也保存了一小部分,以作为对过去时光的留念。汽车开始高度普及,日本建立了全国高速公路网,很多旅游线路直通山里。在包括超高层大楼在内的现代建筑急剧增多的今天,日本各地同时也在致力于保护传统景观、弘扬木造建筑的审美文化。


NIPPONI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