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中文首页 > 日本儿童网 > 虚拟文化 > 日本的房屋 > 住在日本的房子里
日本房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许多可以滑动的门。在古代,人们有时用屏风把大房间分割开来。这些隔板被嵌入墙内,由于很不方便,所以在上面开了凹槽以便让隔板滑动。这就是我们能够在现在的日本房子里看到的式样。“障子”这个词原意是指房间之间的隔板,但是今天,这个词更多的是指那种用木格子做成的滑动门,上面粘着方形的纸,柔和的光可以照射进来。
19世纪20~30年代的室内,一个茶箪笥摆在中间。(江户东京博物馆)
现在,榻榻米被铺在整个房间的地板上,但是在从前,榻榻米可是个奢侈品,只铺在那些人们要坐的地方。那种被称为“拜垫”的正方形垫子是从用来坐的榻榻米和用在佛教寺庙被称为“圆座”的圆垫子发展而来的。“拜垫”最初是由漂亮的布料制成的一种垫子,现在的这种形状是在江户时代后期(1603~1868年)形成的,里面填充了棉花。
在过去,人们吃饭的时候,每人都用单独的像盒子一样的托盘。在明治时期,当西方和中国的食物在日本普及的时候,人们聚在餐桌周围吃饭的习惯才开始形成。尽管如此,在有榻榻米的房间还是不用椅子的,所以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餐桌的桌腿会短很多。
具有餐桌功能(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由于一家人通常在起居室里一起吃饭,起居室逐渐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所以里面开始有了橱柜,用来存放人们常用的碗和盘子。这种被称做“茶箪笥”的橱柜原本是用来存放茶道用具的。
冬天,当日本人坐在起居室的榻榻米上时,他们围坐在一个叫做“kotatsu”的取暖桌旁。这种取暖桌据说是从中世纪的佛教寺庙里发展而来的。现在这种取暖桌是用电热器来取暖,但原来却是用煤。取暖桌的上面和周围用被子盖着以保持温度,将一块平板放在被子的上面,就可以当一张桌子用了。
壁龛的样子(武者小路千家)
大约在中世纪末期,床之间(tokonoma)出现在日本武士的家庭里。床之间位于客房内,里面通常悬挂着立轴式的字画供客人欣赏,或摆放传统的插花。
就像其他亚洲国家一样,佛教在日本也很盛行。然而在日本,很早以前,本土的神和佛祖在家中就被同样供奉着。供奉佛祖的地方叫做“佛坛”,它的外形像一个有着旋转门的壁橱。供奉日本神明的地方叫做“神龛”, 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小的神社,通常被安置在靠近天花板的一块搁板上。上面摆着一块用纸或者木头做的牌匾,牌匾上写着字。
现在,让我们进入日式房屋内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