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中文首页 > 日本儿童网 > 高新科技 > 子弹头列车 > 列车技术
新干线的成功,要归功于几种技术的应用:
(1) 流线型车身:要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或更快的速度,列车就必须尽量按照空气动力学来进行设计(减少风的阻力)。这就是为什么新干线列车的前端是锥形的,就像飞机的前端一样。
(2)振动最小化:当列车达到高速度后,车轮会在轨道上振动。如果这种振动传到车厢,就会导致车身解体。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车厢被放在平台货车的顶部。按照空气反弹的原理设计,利用压缩空气吸收轮子的振动,不让它传到车厢。
0系列列车在转弯(JR东海)
(3) 现代化轨道:在新干线建成之前,日本没有宽轨(1435毫米宽)铁路,这种宽轨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标准铁轨。相反,日本的列车是在窄轨(1067毫米宽)上运行的。多数人觉得,修建宽轨铁路对于运送更多的人和物资是必需的,所以,新干线修建的是宽轨铁路。而且,为了让列车尽可能地实现高速度,新干线铁路没有急转弯。另外,新干线铁路从不与其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交汇,这样一来,列车就不会在中途被迫停止等待其他列车通过。
500系列的司机座位(JR西日本)
(4) 自动化列车控制:对于常规的列车来说,司机要按照他们所看到的铁路信号来调整列车的速度。但是,新干线列车的运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司机要想在呼啸而过中看到信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新干线列车设计了完全不同的列车控制系统,人们称之为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有了这套系统,速度信息就会随着轨道进行传递,并被安置在列车司机座位上的信号所接收。ATC使得列车在指定的速度范围内自动运行。新干线也要依靠中央交通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确保在两列列车之间保持着足够的时间和距离,以使高速列车系统平稳而又安全地运转。
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应用,新干线自开通以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运行,从未发生过大的事故。到1999年,在新干线建成35周年之际,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和长野新干线运送的旅客总数达到了56亿。这几乎是全世界人口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