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Japan 中文首页 > 日本儿童网 > 虚拟文化 > 浮世绘 > 什么是浮世绘?
《回眸美人图》菱川师宣(东京国立博物馆)
《市川门之助》鸟居清信(东京国立博物馆)
“浮世绘”这个词中的“浮世”二字,指的是“现实”的意思,它始于16世纪后半期描绘京都庶民生活的绘画作品。到了18世纪的江户时代,随着木版画技术的提高,人们逐渐可以对艺人和美女等身边的体裁进行刻画,再加上这个时期大众读物开始在民间流行,浮世绘作为大众文化也开始盛行起来。为大众读物画插图的画家们,就成了浮世绘的画师。
最初,浮世绘主要采用墨线描绘技法,后来演变为毛笔着色技法。随着使用色彩的增加,为了大量印制一幅绘画作品,人们把图案雕刻在木版上,然后在木版上着色并重复印刷的版画技法产生了,并且取代了毛笔着色的技法。最初只能使用有限的几种颜色,后来随着版画技术的进步,逐渐开始使用多种色彩,从而完善了浮世绘的绘画技法。
该技法分三道工序,即(1)墨线描绘;(2)将图案雕刻在称之为“版木”的木头上;(3)在版木上着色、印刷。每道工序都由专门的技师负责,这样才能完成一幅绘画。开始的工序要花费大量时间,但等到版木完成之后就可以简单地将同一幅作品重复印刷了。大量印制的浮世绘广为流传到民间,作为普通庶民的文化发展起来。
《泽村宗十郎》歌川丰国(东京国立博物馆)
《风流六歌仙 僧正遍上》铃木春信(东京国立博物馆)
浮世绘作为庶民的绘画发展起来,大众的娱乐活动逐渐成为绘画的题材。“艺人画”是歌舞伎演员的肖像画,类似于现在的明星照片,“美人画”主要描写当时江户的女性,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男性心目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随着庶民的生活日渐富庶,人们开始有时间体验旅行的乐趣,这时风景进入浮世绘作品的题材中,当时是作为“美术明信片”使用的。
19世纪末西洋绘画技法达到顶峰时,一些欧洲画家偶尔发现了包装纸上的日本浮世绘。其表情丰富的线条、简洁的着色、充满自由想象空间的图案等表现手法对他们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些技法对那些一贯重视宗教题材和写实守法的西洋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浮世绘对以梵高等人为代表的19世纪末的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